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的理论根基-kok全站首页 |
核心提示: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必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从时代逻辑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党加强组织建设的当务之急;从历史逻辑深刻领会、认真学习实践马克思主义,是党加强组织建设的固本之举;从实践逻辑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行动自觉。
【摘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必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从时代逻辑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党加强组织建设的当务之急;从历史逻辑深刻领会、认真学习实践马克思主义,是党加强组织建设的固本之举;从实践逻辑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行动自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组织是‘形’,思想是‘魂’,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既要‘造形’更要‘铸魂’”,这是组织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所在。“铸魂”就是坚持不懈强化理论武装,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补钙壮骨、固本培元,“加强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武装,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运用能力”,筑牢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思想根基。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使各级党组织始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政治上的坚定,组织上的统一。
从时代逻辑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党加强组织建设的当务之急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必须始终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为夯实党的组织建设奠定基础。“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得‘软骨病’,就会在风雨面前东摇西摆。”
第一,新形势、新变化要求中国共产党坚定理想信念。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灵魂,是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是加强组织建设的理论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方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新变化。从世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秩序面临诸多挑战;从国情看,当今中国正处于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阶段,随着“十四五”时期的开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会越来越多样,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社会矛盾风险错综复杂;从党情看,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面临着“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等,“赶考”依然在路上。
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反映了利益矛盾相互交织、叠加的复杂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艰巨性。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加强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加强组织建设必须直面的时代课题。
第二,深刻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方能更好地坚定理想信念。历史和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具有科学性指导意义的正确理论。为政之要,唯在得人;治国理政,关键在人。解决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解决党自身的问题,关键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当前,一些党员干部没有做到深耕经典文本,因而无法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无法发挥这一科学理论的力量。
从历史逻辑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党加强组织建设的固本之举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反思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奋斗历程,之所以能够成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与党始终高度重视加强自身建设、与人民风雨同舟、始终保持血肉联系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同志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信念鼓舞战士志气,以必胜的理想信念凝聚队伍力量,最终取得胜利。长征时期,信念的力量支撑着中国共产党克服生理极限,爬雪山过草地,走完了漫漫长路。在改革、建设的和平时期也涌现了一批批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优秀共产党员。即使身患重病,但仍然体察民情、心想民事,每一天不停地奔波于各乡村之间,最终在奔赴乡村检查工作中不幸遇险牺牲的兰辉;主动放弃国外的优越科研条件,卖掉苦心经营多年的诊所,挥别依依不舍的创业伙伴,毅然回国带领团队,勇于创新、顽强攻关,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的黄大年;以及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不畏艰苦、埋头苦干的黄文秀等许多共产党员。他们之所以能够做到舍小家为大家,将个人利益抛之脑后,正是因为他们有着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党员干部在复杂形势下保持政治定力、凝聚政党力量的思想基础。因此,党员干部内心只有保持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定力,才能守住法纪、抵制诱惑、秉公用权。
政党建设要凝聚组织力量,政党的组织力量的凝聚,不仅要依赖严密的政党自身组织体系建设,更重要的是依靠政党科学的精神追求。理想信念是凝聚中国共产党力量、转化为强大的现实战斗力的前提,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指引。中国梦是中华儿女的最大共识和共同愿景,是实现民族复兴和共同富裕的精神旗帜。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让更多的人“获得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的机会,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以个人梦为基础,需要每一个人都能在奋斗中实现自己的梦想,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统一起来,个人发展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统一起来。个人梦想实现的过程中,会面对复杂问题和挑战,需要价值判断和选择。因此,每个人都要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用马克思主义信仰不断滋养和淬炼初心使命,坚定自觉实现远大梦想而奋斗的理想信念,是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精神支柱。
不断锤炼初心使命,是中国共产党的永恒课题。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上不断探索、在实践上奋斗近百年的历程中始终秉持人民立场,代表人民大众利益。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以“谋求全人类的解放”作为自己的理想信念,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坚持这一理想信念的同时,不断赋予中国道路新的时代内涵,不断赋予民族复兴新的强大生机。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面临的时代挑战和风险不容忽视。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及其所彰显的治理效能却是我们坚定自信的重要根基,这种治理优势发扬的内在动力正是我们对理想信念和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守。
心中有信仰,行动有力量。坚定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统一力量、追求梦想的道路中克服艰难曲折、勇往无前的精神保障。“两个一百年”的使命将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完成,“两个一百年”的使命完成要依托广大党员坚守理想信念,以信仰引领行动,让马克思主义入脑、入心、见行。
从实践逻辑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行动自觉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这是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加强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的必由之路。
第一,扎根经典著作,领悟理论真谛。比较分优劣,读原著要求我们具备比较视野。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科学无神论要求我们不仅注重研读经典著作中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体系,同时还要钻研和鉴别宗教等其他思想和观念。马克思主义者应该从经典文献中获得理论自觉、理论自信、理论支撑,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信仰与传统信仰和宗教信仰的本质区别。
读史可明鉴,知古可鉴今。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经典文献应该立足历史视野,以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总结中国历史上的治乱与兴替的规律与经验,把握人类历史发展大势所趋。因此,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要结合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同时,扎根经典文献离不开对现实思考问题和价值判断,在把握历史规律中汲取治国安邦智慧,博古通今,让原著学习始终保证时代性,即我们应该具有与时俱进的视野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在学习中联系自身最新思想、工作内容和社会生活实际。当前,最重要的是认真学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并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联系起来系统学习。党员应在学习中联系工作和生活实际,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第二,立足社会实践,传播中国声音。马克思主义的理想和信念,要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书本中走到现实,绝不可能是一条直线,其间必然经历各种曲折和反复,需要不断在实践中矫正纠偏,走向成功。根植于灵魂深处的信仰,需要对经典原著内容体系的深刻把握,更需要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贯彻到实践中。共产党员应该根据听众的不同需求,不同认知背景,灵活采用丰富多样的宣讲内容,创新宣讲形式,利用网络新媒体在传播内容方面的优势,传播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提升互联网治理模式和能力,让宣传思想文化事业焕发更强的生机和活力。创新中国特色的宣传理念和方法,推动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向世界展示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行动的力量往往比理论更具有说服力,因此,党员在任何时候都是一面旗帜,通过行为实践去诠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能够对别人产生行为示范作用。例如,处理工作问题时将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在进行职业规划时,将个人的短期工作规划、目标、理想信念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带头啃硬骨头,做先行者、实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