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你去过榕江的小丹江吗?你知道那里的一个《仰妮姊妹凿岩山》的传说故事吗?近日,笔者冒着酷暑慕名去到了小丹江苗寨。苗寨坐落于榕江县雷公山腹地国家自然保护区内的山脚小坝上,距县城103公里,寨边小丹江河绕寨而过,寨子依山而坐,傍水而落,四面环山,青山竹林苍翠环抱村寨,这是一个探奇度假的好去处。enn贵州163_163贵州人事考试信息网_163贵州事业单位考试信息网_贵州163网
小丹江苗寨,苗语称“vangbqib”,共有313户,1369人,其中苗族人口占93%,村寨的原始生态和原生风情文化保护较好。特别是原始生态更是令人叫绝,地处雷公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腹地的自然景观奇异无比,有“雷霹岩”、“鸡冠岭”“嗓子洞”“四道瀑”等景观。原始森林层层叠嶂,既有险峻神秘的峡谷幽林,更有惊心动魄的高山飞瀑,林海绿波,四野花香,林间鸟语,银花飞涧。
小丹江苗寨与苗族迁徙驿站之一的昂英昂苕两个苗寨相邻,是苗族先民西迁到此落脚较早的地方。苗族先民的迁徙路线,在苗族古歌及“送鬼”古理巫词、送亡灵的《焚巾曲》中,都有送鬼送亡灵回东方老家的记载,即苗族迁徙途经的线路:纲方休狃—粉羊秀寨—纲方细朋—粉羊细乃—翁仿翁略—翁整能—八奶达—荣良—最滑—荣广—荣更—荣鹞—荣有—翁有空—仰翁娘堕南—皆养动散—皆养动所—皆养细躲—掌衣蒙—德晒泥—甩西—无西(今榕江县境)—方西—共丟办(榕江县沙江六百塘)—娘友娘路(今丹寨县境)—九商兄汪—昂英昂苕—枯昂枯菊—羊纠八朵—工堆翁光—党固松计(今剑河县巫两)等地并在以上所经之地定居。特别是来到昂英昂苕、巫两等地方。苗族先民们到昂英昂苕等地定居后,曾过着一段长期安定的生活;“挖成旱田一片片”“开出水田一弯弯”,子孙繁衍到“地方九千块,村寨七万个”的景象,迄今昂英附近仍有“jiexhsangbhxonghwangb”的地名,意为村寨九千个,住地七千块。
大约在800年前至1000多年左右,迁徙到小丹江和昂英昂苕这边来的苗族,都视为同族兄弟,族内不能开亲,男婚女嫁,只有到离这里几百里外的“香肚白凳”与另一支苗族开亲。但由于这里与“香肚白凳”之间相隔的路程太遥远,很多男孩也不愿远娶,女孩也不愿远嫁。于是,在苗族地区就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男孩不愿远娶,女孩不愿远嫁”的抗婚故事。小丹江这里《仰妮姊妹凿岩山》的这则传说故事,不仅在这里流传,在黔东南地区的每个苗族村寨都有流传。这则故事,也有多个传说版本,在当地传说是七姊妹凿岩山,在其他地方的传说为仰妮俩姊妹凿岩山。
仰妮姊妹凿岩山有遗迹吗?这个岩山在哪里?前段时间,我们特意由台江县跑到小丹江去,经当地人指点,我们才知道那岩山就在小丹江苗寨南面的屯上坡山坳上。站在小丹江街面南望,那传说的仰妮姊妹凿岩山的屯上坡就尽收眼前。那天,我们到达小丹江时,已是12点多钟,想找一个地方吃了饭再去看“岩山”。但在寨子的街上找了很久,没有找到吃饭的店。后来,看到有一家门前有个刻有“农家乐”木墩,我们走进去问,主人说原来是开小饭店,但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发生猪瘟,他本身就是卖猪肉的,就没有猪肉卖。如今店里没有什么菜,无法给我们做饭菜吃。他说只能给我们下一碗面条吃,我们也只好答应这样也可以。后来我们当中的杨光辉大哥去揭了主人的饭锅,见锅里尚有很多饭,就对主人说他锅里有饭了,只要整点酸菜来就可以吃了。经杨光辉大哥这样一点拨,主人才说,他的冰箱里尚有一点河鱼,可以做个酸汤火锅给我们吃。店主人名叫曾宏辉,听说我们到小丹江这里来的目的后,他就热情地给我们介绍说,那个凿岩山的故事他也听老人讲过,传说是七姊妹不愿远嫁“香肚白凳”,父母就罚她们去凿岩山,那岩山就在寨子南面的屯上坡山坳上。从寨子去到那个山坳可能有3公里路远的路程。
我们在曾宏辉小老板的“农家乐”店里坐了一会儿,店主把“酸汤河鱼火锅”端上了桌,并拿来了米酒,以苗家人特有的礼节坐下来陪我们一起吃饭,热情地劝我们喝酒。在边吃饭边座谈中,知道他现在承接了收购“金钱柳”的一单大生意,有老板已给他下了几十万元的定金。交谈中我们无话不说,得知他就是贵州省苗学会杨光林家的外侄崽。据了解,在这个小小的丹江苗寨,也许是山水的造化,就走出了杨光林、李仁山两个副省级领导干部的苗家儿子。当然,我们也为苗山的乡旮旯能走出这样的大领导感到高兴和骄傲!
吃毕中午饭,另外两个同伴因太阳酷热和带有小孩,他们就只好开车去看“四道瀑”和洗澡了,只有杨光辉大哥和我两个人去看岩山了。我与杨光辉大哥走出寨子后,就顺着河畔走到了山坡脚,之后就顺着不知历经多少代人走过的山路,爬了一坡又一坡,转了一弯又一弯,一股股热浪袭来让人难以承耐,汗流满面。途中累了,我们只好停下脚来歇息恢复了体力后才又继续前行。我们走走停停了一个多小时才算去到了那个传说的“岩山”。山坳上生长有很多古杉,山坳上架设有3条供过路人客歇息的木凳,山坳两面的岩壁上,分别凿有约十公分深,洞口大小不一的岩洞,右面的岩洞中,均置搁有路人经此地时留下的草标和柴棒,另在离山坳约十余米的石壁上,也凿有深五六公分,直径宽约十五六公分的岩洞,洞中亦置有路人放的草标、木棒和可乐瓶。置这些草标和柴棒,意为给凿岩山逝去的七姊妹添油盐柴米,与我同去岩山的杨光辉大哥亦打了3个草标,分别置放在右面的石洞口,还念念有词要保我们来去平安。
这些一针一钻的小洞孔,也许就是传说中远古的仰妮姊妹为抗婚而留下的历史遗迹了!这些小洞孔菱角有方,洞孔虽然历经千年磨蚀,但仿佛象新近凿就的模样。从那些一针一钻的痕迹看,仿佛让我们听到了她们为抗婚争取自由悲伤哭泣和争取自由的呼声!让我们依稀看到姊妹们悲愤凿岩时的痛苦表情和伤心的泪痕!这是多么的悲壮,多么令人痛惜的一幕幕啊!
姊妹凿岩洞的故事,据民间传说在远古时,有“仰妮”姊妹(小丹江版本为七姊妹),她们的父母要逼她们远嫁到“香肚白凳”去,但她们已习惯了这里的山山水水,说什么也要找当地的男青年成婚,不愿出嫁到那么远的“香肚白凳”。但父母说,这当地的男孩都是房族兄弟,若嫁与当地的男孩,有违背伦理,这是天理不容的。父母在被姊妹抗婚逼得无奈时就对她们说,如果你们不愿嫁到“香肚白凳”去,想要与当地的同族青年婚配的话,那也可以,只要你们把小丹江屯上坡的岩山凿通了,我们就允许你们不远嫁了,允许你们与当地的同族青年婚配。
听了父母这样说后,仰妮姊妹为了实现她们嫁与本地同族青年的理想,便带着纺纱线的钢针和斧头,到小丹江的屯上坡的山坳上去凿岩洞。她们每天包都饭到山上去凿洞。她们凿断和凿折了一根又一根钢针,双手血泡破了一批又一批,老茧脱了一层又一层,凿了一天又一天,凿了一年又一年,岩山仍然未能凿通。于是,她们姊妹都很伤心。在一年的油菜花开时节,她们为了消除心中的忧郁和宣泄心中的悲愤,就相约去“骑仙姑”。在“骑仙姑”中,她们的灵魂就飘飘升天了。她们的灵魂飘到天堂后,觉得那里是多么的快乐和自由,就再也不想再回返痛苦的人间了!此后,她们姊妹便僵死在那岩山上了。后来人们就编了歌唱说:仰妮姊妹们/凿岩小丹江/日凿指甲厚/九天凿一掐/姊妹不远嫁/香肚太遥远/同族无缘分/只好来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