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迎来大变动,房市又一政策被取消?央媒仅以“三字”回应-kok全站首页 |
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最基本的四个方面,其中近年来最为大众热议的就是不断疯涨的房价。中国本身人口基数庞大,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工作,致使住房用地面积更加紧张,部分房产商和投机者的炒房行为,更是雪上加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只能“望房兴叹”。
为了能够在一个城市中安居乐业,人们不得不背负着房贷、车贷等巨大的经济压力。好不容易下定决心,多家对比,谨慎选购了套一百平米的房子,兴冲冲地跑去入住,但实地一仗量竟然还不到八十平?房子不像衣服,不会自然缩水,那么缺失的面积到哪去了呢?这其实就是多年来被买房者吐槽的“房屋公摊面积”。
房价越来越高,住房面积却越来越少,这引发了民众对于公摊面积的不满,取消这一政策的呼声逐渐升高。事实上,公摊建筑面积指的就是建筑楼中公共使用区域,比如楼梯过道,电梯,分隔墙等等,相关法律规定,购房人既然有享用的权利,那么也需要承担部分责任。按照这个道理,其实很多购买者是能够接受的。
但是,公摊建筑面积并不像数学题中的图形一样四四方方,因此各地对于公摊面积缺乏统一的计算标准。这使很多利欲熏心的房产开发商抓住了所谓“财富密码”,偷偷增添公摊面积,提高消费者的买房价格,而大多人都无法辨明多出来的公摊面积,是否真的如开发商所言,只能乖乖交钱,被迫踩坑。
曾有房产专家表明,如果能够取消公摊面积算入房价的行为,能够保购房者合法权益,堵住地产商的“漏洞”,减轻年轻人的购房压力。随着群众呼声愈来愈高,有关部门也开始重视相关事宜,虽然目前还未明确是否能够取消公摊面积,但官房媒体也给出了明确态度,这种长期存在的公摊情况并不科学。
房屋的预售其实就是房产商与购房者产生的协定,在房子还未建好时,由购房者按一定的比例缴纳定金,而开发商需要在约定期限内交房。这一政策的建立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出台的《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它与公摊面积被戏称为房地产发展史上并驾齐驱的两大“伟大”发明。
在早期商品房预售是具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的,为房地产市场带来很多的流动资金。对于房产开发商而言,建造房子的前期成本非常高昂,在预售政策下,这种方法能够扩大自己的融资途径,降低自己的成本预算,预防建造过程中资金断裂的问题,也不必担心房子在竣工后,难已售出的风险。很多之前不是这一行业的企业也开始转战房地产,在现阶段10万房产企业中,有八到九成是半路出家。对于购房者而言,提前缴纳定金,不必担心后期房价上涨,也无需一次性交清购房总款,而且预售房的价格相较成品房价格会降低一些,减轻了经济压力。
那么这样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政策为何在近年来屡受诟病,甚至到了要被取消的地步?
房产市场的火热吸引了很多的开发商,但这些企业良莠不齐,有些不负责任的房产商为了提高自己的预售优势,提出比其他家更快的竣工期限,工程期太短,导致最后无法按时交房,只能不断延期,购房者毫无办法,只能苦等。甚至部分无良商人为了能够节约成本,不注重房屋质量,在验收房屋时出现墙体开裂、渗水漏水等问题。对购房者来说,辛辛苦苦赚钱买的房子就成了“开盲盒”,购房只要一张纸,买到的房子是好是坏,只能凭运气。
以上种种问题的存在,都在表明房产预售政策已经不是上个世纪的好模样了,它带给消费者的负面影响远远超过了正面作用。
为了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遏止房产投机,防止占用过多社会资源,海南省、安徽省开始支持房地产企业销售现房。深圳、杭州、南京、苏州等地已经开始试点或探索现房销售。
人民日报和中国青年报道都在文章中对于商品房预售制提出了批评,表明态度。这种长期存在的房产预售制并不科学合理。现如今,房产预售与市场体系的多方面都难以脱离关系,贸然取消,可能会出现大量房地产企业破产情况,对于经济发展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现今国家采用更加温和的手段来控制房地产市场,比如银行限制房贷率,控制房产商的负债率等,未来或许会使用加强执法和市场监管等更多手段,来完善相关制度,但从长远来看他的基本定位是——不可免。
中国是房产销售大国,人们对于房产的需求是巨大的,但现在的房地产行业存在了很多已经不符合市场规律的政策,从这方面来考虑,取消房地产预售制度和公摊面积,能够让市场更加合理规范,或许也能解决房价的过高问题。